去年上海国际艺术节创投平台,上海儿童艺术剧场宣布与西班牙联合制作动画戏剧《我要飞,去月球》。一年过去,《我要飞,去月球》在上海、北京、哈尔滨演出30多场。今年上海国际艺术节论坛上,剧场总经理梁晓霞回顾合作经历,感慨文化差异带来的挑战。无独有偶,10月23日论坛上,中外嘉宾分享经验时也表示求同存异很重要。
爸爸高声说话太凶了
《我要飞,去月球》讲述小女孩和一群小鹅士兵想要去月球帮助爷爷,看似孩子天真烂漫的梦想,实则诙谐地告诉小朋友如何面对亲人去世。“中西合作中,语言翻译、工作方式差异都不是最难的,最难的在于如何在本土化过程中融入我们的文化特点。”梁晓霞透露,剧中为爸爸配音的徐惟杰反复录音三次,“导演不满意,他觉得高声调才可以表现出爸爸愤怒、不开心的情绪。”《我要飞,去月球》首次演出,徐惟杰的小女儿却对他说:“爸爸,你真的太凶了。”有家长也反映:“关心孩子的爸爸,如果用这样的语气表达情绪,有点太过了。”
徐惟杰第三次录音后,终于成了“慈爱又带有一点情绪的爸爸”。中国孩子能理解这个来自西班牙的故事了。一位小朋友看完演出给了妈妈一块石头,“妈妈,你带着这块石头就不会飞到月球上去了。因为石头很沉,会把你再带回来。”
小不点大视界亲子微剧场创始人陈忌谮在与英国合作《鹅,鹅,鹅》也碰到文化差异。《鹅,鹅,鹅》讲述住在偏僻地区的小女孩通过与鹅交流,变得开朗。英国原版安排小女孩家在海边,“英国文化中,与世隔绝的人都住在海边。”陈忌谮专门组织中英团队一起到杭州山间采风,重新设计舞美,“在中国,隐居者住在山里。”
公益演出可以做到多赢
“在丹麦一个城市的人口只有50万,艺术活动不需要太多宣传,大家都知道在发生什么,但是上海这样的大型城市,活动可见度就不会那么高了。”丹麦四月儿童戏剧节国际顾问彼得·曼彻一席话,让中国同行们深有共鸣。
不过丹麦四月儿童戏剧节与上海国际艺术节的运营差异,没有想象中那么大。“演出是免费的,这样剧团到了演出季,反而能有更好的票房表现。”曼彻介绍,一周内,戏剧节在学校、日托中心、体育馆、游戏馆给孩子带来400场演出,分发5万张票,“这是一个共赢项目,城市提升艺术文化地位,观众免费看戏,剧团推广自己的节目。2%—3%丹麦剧团借此打响知名度,拿到国外巡演合同。”
在上海国际艺术节,也有类似公益演出项目“艺术天空”。艺术节演出展览部主任阮杰听到一位“艺术天空”草坪音乐会观众说,“我一直希望孩子从小感受艺术的魅力,但去剧院看,消费有点高。‘艺术天空’是非常好的机会,现场看和在电视看的效果完全不一样,非常震撼,小孩吵着要来看。”
阮杰透露,“艺术天空”实施以来,有很多观众在观看户外表演后,产生买票去剧院感受更好视听效果的欲望,“对于观众、院团和艺术节,达到了多赢的效果。”
如何让内容变得有趣
“如果不能够提供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文化项目,如果没有有趣的内容,即使观众知道你的活动,也没有太大兴趣。”法国马赛市政府文化事务主任柯立业说,兴趣从娃娃开始,“所有的文化机构都非常注重儿童教育。明年我们将在4500个课堂推广‘艺术的手提箱’项目,再从儿童扩展到他们的父母。”
芬兰埃斯波城市剧院艺术总监艾瑞克·索德布罗姆分享如何让内容变得有趣,“有超过30万的人参与我们的艺术节。我们做了‘艺术之夜’ 手机APP,让人们有可能知道别人在哪里,在做什么事情。我们发动市民制作动物面具,整个城市都能看到戴着动物面具的人。打造音乐公园,通过风来弹奏这些乐器。”
1993年,康斯坦丁·希拉克创立罗马尼亚锡比乌国际艺术节,“一开始只有3个国家8台节目,今年锡比乌艺术节汇聚70多个国家、500多台节目,3200多位艺术家在71个场地表演,每天观众成千上万。我们希望能把历史遗产复活,比如一个广场、一个行人道都可以成为表演场所。”希拉克说,上海国际艺术节作为一个大平台让众多的城市展示自己的能力,它的发展速度、和外界交流强烈的愿望都给他留下深刻印象。
2020/9/14
2020/9/14
2020/9/14
2020/9/14